大骨架=不美?姐的美,你定义不起!居内什一记重扣砸出400万粉 In 减肥方案 @2025-10-15 20:42:33

很多人以为“大骨架”是负担,尤其在讲究“轻盈灵动”的女排世界。

但居内什用实战告诉你:骨架大,意味着支撑力强、空中滞留时间长、对抗时不虚。

你看她扣球,不是飘着打,是砸着砸,球从她手里出去,像炮弹一样带着风声砸地板,对手接一传经常直接跪着刨地。

这不是夸张,是慢镜头回放里实打实的画面。

她不需要靠小快灵偷分,她靠的是绝对高度 绝对力量,把对手的防守体系直接物理摧毁。

2023年欧锦赛对塞尔维亚,她面对拉西奇的高拦网,照样直线暴扣得分,赛后拉西奇采访说:“她起跳那一下,我感觉天花板都在抖。”

别以为她只会暴力输出。

居内什的球商高得吓人。

她知道什么时候该硬刚,什么时候该吊心,什么时候该借手。

她不是那种“有劲儿就抡”的愣头青,而是会看二传眼神、会读对手站位、会卡你防守空档的战术型重炮。

瓦基弗银行的教练古德蒂说过:“泽赫拉是我带过最会‘用脑子打球’的大个子。”这话听着矛盾,但看过她比赛就懂了,她扣球前那0.5秒的停顿,不是犹豫,是观察。

她会在你副攻刚起跳时突然改吊,会在你自由人扑向直线时突然切斜线。

她不是机器,是带着精密算法的杀器。

网上总有人说“她骨架太大,不够精致”,拜托,2025年了,审美早该多元化了好吗? 居内什的脸是典型的欧亚混血感,高颧骨、深眼窝、宽下颌,配上小麦色皮肤和浓密长发,走的是“力量女神”路线。

她不瘦但肌肉线条流畅;她不高冷,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

她上过《VOGUE》土耳其版封面,穿高定礼服照样slay全场;她直播带妆打排球,汗流浃背照样被粉丝喊“姐姐鲨我”。

美不美? 数据说话:Instagram单条训练视频点赞破200万,评论区清一色“Queen of Power Beauty”。

更绝的是她的商业价值。

耐克给她出专属配色战靴,不是因为她长得好看,是因为她穿着这鞋能跳3米15。

土耳其航空请她拍广告,背景是她凌空扣杀的慢镜头,文案就一句:“高度,由你定义。”

她代言的能量饮料,销量在她代言后三个月暴涨37%,因为年轻人觉得“喝这个能像居内什一样又猛又飒”。

这不是偶像效应,是实力背书。

品牌方精着呢,他们知道:粉丝买的不是脸,是那种“我也可以这么强”的代入感。

场外的居内什更圈粉。

她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不是挂名那种,她真去难民营教小女孩打排球,蹲下来手把手教发球,累得满头汗也不嫌脏。

有记者问她为什么做这个,她说:“我小时候也穷,知道一个球能改变多少女孩的人生。”

她社交媒体不晒奢侈品,晒的是训练淤青、赛后冰敷、凌晨健身房的打卡照。

粉丝留言“姐姐休息一下”,她回:“肌肉不等人,明天还有三组力量。” 这姐狠起来连自己都不放过。

但争议也跟着她。

有人说她“太强势”,发球时瞪眼像要吃人;有人说她“表情管理差”,得分后怒吼吓到小朋友。

可你去问问职业球员,排球是身体对抗的运动,不是茶话会。

她扣球后捶胸怒吼,是因为刚那球被拦了三次,她憋着一股劲儿。

她发球前瞪对手,是在心理施压,这是职业赛场,不是幼儿园联欢会。

温柔? 可以,等比赛打完。

赛场上,她就是来赢的。

最近有个话题吵得很凶:有人说“居内什这种大骨架是天赋,普通人练不出来”,这话对也不对。

天赋是起点,不是终点。

她12岁进体校,每天加练两小时弹跳;15岁膝盖积水,绑着绷带打完全省锦标赛;18岁被瓦基弗银行选中,第一年坐穿板凳,她自己加练到凌晨两点。

天赋给了她1米97的身高,但3米15的扣球高度,是无数个凌晨健身房的杠铃片堆出来的。

你说她靠骨架? 那骨架上每一块肌肉,都是她亲手雕出来的。

当“力量型审美”成为新潮流,那些还在追求“白瘦幼”的品牌和媒体,会不会被居内什这样的运动员逼着改版审美标准?

或者换句话说,我们是不是该重新定义“美女运动员”这个词了?

力量感、肌肉线条、爆发力,这些能不能和“美”划等号?

评论区吵起来,我蹲个神回复。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佩佩回忆初识C罗:17岁的他,下午训练啃个苹果就去健身房
世界十大著名冰壶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