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会宣布延期的那一天 In 健康运动指南 @2025-08-22 13:29:05

2022年9月10日,是杭州亚运会原定开幕日。5月6日,原本是倒计时127天。正当筹办工作冲刺之际,亚奥理事会第77届执委会突然宣布赛会延期,倒计时钟暂时停摆,所有工作仿佛一脚踩下了急刹车。那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作为杭州亚组委的工作人员,我们经历了什么,曾有什么样的心情?这篇文章,就是对那一天相关实况的还原,与世人共飨杭州亚运会幕后的故事。

2022年5月6日,亚奥理事会第77届执委会会议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召开,杭州亚组委以远程视频方式参会。会议在当地时间上午10点开始(北京时间下午1点)。

会议由亚奥理事会总干事候赛因主持,辛格代主席作了欢迎辞,简短的开幕式后,会议进入正题:听取杭州亚运会筹办工作汇报。

分管杭州亚运会和汕头亚青会的亚奥理事会副主席宋鲁增先生先作汇报。他也是视频参会,在发言中对杭州亚运会的筹办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说具体情况由杭州亚组委作详细说明。

杭州亚组委参会人员一共7位:亚组委副秘书长、杭州市副市长陈卫强,亚组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毛根洪,竞赛部部长朱启南、副部长钟杭伟,外联部副部长徐剑锋,医疗卫生部副部长蒋辉权,还有一位就是我。视频会议室安排在组委会办公楼501。

徐剑锋副部长代表杭州亚组委作了专题汇报,主要是关于上次执委会以来的筹办工作进展情况,报告有关各方:杭州已经为如期举办亚运会做好了准备。

听取汇报后,候赛因总干事说他对杭州的准备情况有充分的了解,认为杭州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办赛条件。但是新冠疫情在全球此起彼伏,新近上海、北京也相继遭遇疫情,在这种情况下办赛,只能采取闭环管理的模式,这会给运动员生理、心理带来极大的干扰和影响,不利于他们发挥应有的竞技水平。他说四五天前他与中国中央政府方面作了沟通,已经取得了一致意见,为此,今天向执委会提出建议,2022年杭州亚运会延期举行,具体举办日期将与中国奥委会、杭州亚组委协商确定后公布。他就这一提议征求各位副主席和委员的意见,结果无人发表意见。

就此,会议宣布全票通过杭州亚运会延期举办的提议。

接着,会议以同样的理由通过了取消举办汕头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简称亚青会)的提议。

就在同一天,媒体还报道了原定于今年6月22日开幕的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再次延期举办的消息。

一天三变!2022年5月6日,真的是中国体育史上不同寻常的一天。

因疫情影响而推迟亚运会,对我们来说是十分突然的一个决定。2020年东京奥运会因疫情推迟至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举行,开创了疫情条件下闭环办赛的成功先例。之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相继于2022年2月、3月成功举行,这是借鉴东京模式、结合中国特色,把闭环办赛的模式用到了极致,受到了包括国际奥委会在内的各方肯定。参照北京模式办赛,既是上级对于我们亚运筹办工作的明确指示,也是亚奥理事会一直以来认可的工作方向。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们与亚奥理事会共同组织召开的亚运会协调委员会第三次会议(2020年9月8日)、第四次会议(2021年4月9日)以及亚运会代表团团长会议(2021年9月8-9日)等重要会议均采用远程视频方式在线上举行,议题也都离不开闭环办赛这样一个基本共识。

风向突变起于今年三、四月间亚奥理事会的两封来信。第一封信是3月28日亚奥理事会总干事侯赛因写给组委会的,信中写道,北京冬奥会后,亚奥理事会收到了一些国家和地区奥委会关于闭环管理的反馈建议(共9条),他提请杭州亚组委关注闭环办赛中的不利因素,要求“严肃考虑这些因素,给出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在这封信的最后,他提出“若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亚奥理事会将寻找替代方案”,但并未说明可能的替代方案是什么。

4月4日,也就是上一封信一周之后,第二封信接踵而至。这封由亚奥理事会代理主席辛格、总干事侯赛因联合署名的来信,明确阐述了亚奥理事会关于开放办赛的主张。信中写道,“整个世界在为期两年的新冠大流行后已经重新开放,各项体育赛事已经开始允许满员观赛且没有任何限制”。他们认为自2019年12月以来亚奥理事会、各国奥委会、各竞赛项目技术代表从未到杭州实地视察场馆或评估亚运会筹备工作,这对赛事的技术运行构成风险。而且,他们坚持认为让运动员在闭环状态下参赛将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信件最后提出,为确保把杭州亚运会办成“史上最成功的一届亚运会”,亚奥理事会“敦促”杭州亚组委和中国奥委会采取“正常”办赛的方式。

随后,亚奥理事会与中国奥委会、国家体育总局开展了多次协商,最终促成了赛会延期举行的结果。

在关于杭州亚运会的议题结束后,亚奥理事会第77届执委会会议还有其他冗长的议程,当天继续举行,但是杭州亚组委视频参会人员统一退场了。对于我们来说,调整时间表,转换办赛模式,意味着有太多的工作需要重新开始。

事实上,就在5月6日会前这一周,我所在的亚组委后勤保障部经过深入调研、多轮征求意见,终于将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闭环管理”模式下后勤保障相关调整政策“1+4”的系列文件提交机关党组会议(4月29日)审议通过,拟就闭环条件下的赛会后勤保障工作进行系统布置。“五一”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我们就抓紧完成校对,以最快速度印发了系列文件。没想到,未等文件落地生效,赛会延期了,“闭环管理”可能不再需要了。作为这一系列工作的参与者、见证人,心情真的是百味杂陈,难以言表。

我算是组委会工作人员中的一位“老人”了,从参与申办、筹办到今天,已经历时七年之久。2015年9月16日,我作为杭州申亚代表团的一员,参加了在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举行的亚奥理事会第34届代表大会,亲眼见证了会议决定将2022年第十九届亚运会举办权授予杭州。

这是当年在申办会场的留影,颇显踌躇满志。

七年来,我和我的同事们日夜奋战,心心念念,就是在今年的9月10日向世界呈现一届不同凡响的亚运会。这期间,还夹杂着我个人工作岗位的调整。申办的时候,我是市体育局的分管副局长,牵头开展申办具体工作。2016年3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同意组建杭州亚组委,我是第一批被抽调进入组委会的干部,兼任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2019年4月,组委会后勤保障部成立,我被任命为机关党组成员、后勤保障部部长,与副部长吴建忠以及前期选调进入组委会的三名同志一起,共同开启了一个新单位的创业历程。

三年多来,从白手起家时的5个人,逐步发展到机关6个处室及赛时4个非竞赛场馆团队(交通指挥中心、车辆调度中心、物流中心、餐饮住宿中心),实际到位工作人员129人;从后勤保障做什么,与其他部门、场馆、赛区的协同关系怎么样等基本问题完全空白,到制服(后转隶组织和人力资源部)、餐饮、住宿、交通、物流、亚运村运行筹备等六大业务领域运行计划1.0版、2.0版相继修订完善,各项总体工作方案相继出台,“闭环管理”模式下的保障政策制订印发,各业务领域里程碑任务纷纷按时、顺利完成;从专职选派干部、社会专业人士、省市挂职人员、见习生等不同来源的工作人员陆续集结,思想状况、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参差不齐,到党支部建立、工会活动活跃开展,各项制度逐步健全,工作机制有效运转,各类培训不断深入,比学赶帮超氛围日渐浓厚,“后勤不后、奋勇争先”的部门口号人人喊响,“五讲、四学、三热爱、两目标、一愿景”的部门价值观成为自觉行动,团队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

可以说,时至当日,从团队组建、人员到位、业务能力、作风纪律方方面面看,我们已经为如期举办亚运会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

犹如一项比赛,经过几年预赛,终于站到了决赛的起跑线,正当我们厉兵秣马、意气风发、各就各位、只等发令枪响的时候,突然宣布赛事暂停,这令所有工作失去了原有节奏,让我们不免感到手足无措。

这是5月6日下午6点,我在办公室门口拍的照片。往常这个时候工作氛围依旧浓厚,尽管下班时间是5:30,但办公室和楼道里、会议室里的热闹场景至少要延续到晚上七、八点钟,忙的时候可能会更迟。

但那一天,那一时刻,居然如此宁静,楼道里已经空无一人。而有同事拍到的另一幕更令人感慨,那是办公楼一楼大厅里的倒计时牌,就在那一刻停表。

当天的部门微信群里也像炸了锅一样,有同事播报,立于街头巷尾的倒计时牌也都纷纷停表了。

然而,马上又有同事这样接道,倒计时牌确实暂停了,但总有一天会重启,接下去的126、125天……终究会到来。

所以,杭州亚运会只是延期了而已。延长了准备期,对我们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机遇,让我们的准备工作更加充分,让我们回到开放办赛的正常状态,从而实现“举办一届史上最成功的亚运会”的目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一名奋战在杭州亚运会申办、筹办路上的“老兵”,我一定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心中的“亚运梦”而继续奋斗。我也希望我的同事和小伙伴们坚定信心、风雨同行,按照上级的要求真正做到工作不停、力度不减、标准不降、组织不散、机制不乱,通过科学谋划、合理统筹、积极应对,实现平稳过渡,有序推进各项筹办工作,为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顺利开幕、成功举办不断奉献智慧和力量。

让我们共同期待,一年多后,那场全亚洲乃至全世界瞩目的体育文化盛会在钱塘江畔惊艳绽放!

揭秘足球运动员在世界杯赛场上的一场激烈对决中究竟要跑多少米
湖人vs今日直播在线观看 附湖人比赛直播在线观看免费平台